帆泰水泥制品从事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多年,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行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了解下吧。
在中国,预制混凝土构件已经生产和应用了近70年。随着行业的发展,构件企业从施工单位的附属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至今已有40多年。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工业建筑向苏联学习,走预制装配的道路。柱、吊车梁、屋架或屋梁、屋面板、天窗架等主要结构构件是预制的,但大部分是现场预制的;甚至工厂预制也往往是由临时预制场地进行,预制仍然是施工企业的一部分。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中小型预应力构件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大量预制构件厂。民用建筑中使用的空心板、平板、压条、挂瓦板,工业建筑中使用的屋面板、F形板、槽形板,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的V形折板、马鞍形板成为这些构件工厂的主要产品,预制构件行业开始成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大型混凝土板厂和轻型框架板厂,掀起了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热潮。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城乡已经建立了数万家预制构件厂(其中大多数规模较小),中国的预制构件行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从技术上看,预制构件的生产已经从手工发展到机械搅拌、机械成型,再到工厂流水线生产,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我国商品混凝土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技术的快速发展。今天,我国许多城市现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施工技术已经赶上国际水平,成为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现代化和建筑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商品混凝土的快速发展对预制构件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90年代以来,很多大中型元器件厂已经无法继续运营,民用建筑中的小元器件让位于乡镇的小元器件厂。从1999年开始,各地禁止预制空心楼盖,改用现浇混凝土结构,给预制构件行业带来沉重打击,已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力争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2016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预制建筑的指导意见》,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以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区,以其他城市为鼓励推进区,因地制宜发展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预制建筑。
目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建筑企业正在全面认真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的各项安排。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行业趋势,是提高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它不仅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而且大力推进建筑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培育新产业,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转变。虽然中国建筑产业化的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的发展形势不能因为工作基础薄弱而盲目乐观。目前,建筑行业正在进行顶层设计,标准和规范正在完善,各种技术体系正在完善,业主的发展热情正在提高。新型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必然带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预制混凝土建筑的施工方法符合国内建筑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推进,装配式施工技术越来越成熟。然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应进一步完善其生产技术、施工技术、吊装技术和施工综合管理,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措施和工艺,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施工实践中,在设计技术、构件拆分与模数协调、节点施工与连接加工吊装与安装、灌浆技术与质量评价、预制构件标准化与一体化技术、模具与构件制作、BIM技术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存在标准法规不完善或技术实践空白等问题。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教育和研究的合作,以促进预制建筑的发展。
建筑业将逐步用现代技术和管理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这必然导致新型工业化和工程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监理、管理验收、管理体制、实施机制和责任主体的变化。建筑业的现代化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率、节能、环保和低碳。它是实现住宅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零部件生产、施工和维护管理相互协调的有效途径,也是降低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的有效手段。
以上就是混凝土预制构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分享了,我司将一如既往促进预制构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欢迎关注我们!